日前讀者文摘公佈了一項針對全球三十五個國家所進行的禮貌大調查,結果顯示亞洲地區的人民,竟然是屬於最不禮貌的民族,其中台灣在整體排名中更是遠遠的落後到第二十八名,可說是屬於後段班的學生。然而台灣的人民真的是這麼沒禮貌嗎?
數千年來,中國人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而「禮儀」二字之於生活、應用,又該做何正面的詮釋呢?
「禮儀」是為廟堂上的規範與儀式,更重要的是,應為人類行為的規矩。
周禮˙春官˙肆師:凡國之大事,治其禮儀,以佐宗伯。
但是漸漸的,在新的學派與思潮的衝擊之下,人民開始想要擺脫這一些舊有「禮儀」規範的束縛。
因此,我們可以在近幾年的商業廣告中,看到一種強力的掙脫訴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若就正面的發展來看,理應是一種期待,跳脫舊有的不當限制,鼓勵發揮創意的自由精神與價值。
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卻看到了,在越來越多的社會案件中,犯罪的年齡層也越來越年輕,無意義的街頭集體飆車、砍人;錯誤價值觀的植入,導致援助交際的普遍化。
對於這些解放禮儀的訴求與行為結果,卻是肇因於對於「禮儀」與「自由」極度錯誤的解讀與濫用。
從小處觀之,如今在公車與捷運上,似乎已經不見年輕人會讓座給老弱婦孺或年長者的行為,在無數次的搭車經驗中,總是看到年長者讓位給更年長者,亦或有婦女讓位給攜子之婦孺者,而我們的年輕人卻似已不識「博愛座」三字之意,總是以書本蔽之,或是以MP3充耳假裝於夢寐之中,是為缺「禮」也。
林語堂曾言,「中國最大的毛病,便在於無社會紀律,遠不及洋人守紀律與守次序。」,因此,國強則禮盛;國弱則禮衰,如是矣。
因此如今若再回顧,今年二月來台打算定居於埔裡的中村夫婦與狗屎的事件來看,中村夫婦理應是出於自誠,透過各種資訊的取得,進而認為埔裡是一山清水秀之居住地。
事實上埔裡的確是一處大自然所贈與難得的好山水,而埔裡的居民亦是最為親切、熱情的在地人。然而問題就出在,兩國人民對於社會生活紀律的認知與履行程度上的差異。
埔裡的民眾認為,狗屎的存在,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原本就是一種「不過如此」的正常現象,有需要如此鄭重其事的大肆嚷嚷嗎?
然而,對於中村夫婦所原本居住的日本社會而言,生活次序的規範與遵行,卻是相當重要,也是賴以維繫各種生活品質與成就社會建設的根本支柱。
因此當然會對於看似毫無生活規範的埔裡狗屎感到不解與難以適應。
因此,由於人民對於「禮儀」的放棄,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卻是實際的扼殺了,在地人民的那一份天生的熱情與好客之道。
荀子曾言:「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國也,譬之猶衡之於輕重也,猶繩墨之於曲直也,由規矩之於方圓也。」
如今,讀者文摘這一份禮貌調查報告,雖然在方法與論證上均不具科學性與相對客觀性的原則,但是倒突顯出了國民「禮儀」這一項最為基本的生活次序與道德規範。
而影響所及的則更是,對於價值觀的認知偏差以及對於自由與民主的享有與尊重上的不對稱現象。
就像台灣之於「民主政治」過程的演進,在經過了許多人與許多時間的努力爭取、衝撞、經營之後。
表面上我們看似已爭取到了更多的民主自由、多元空間、社會改革,但是就在實行民主政治的過程中,卻也更令人覺得對於民主自由的本質與尊重不夠踏實,對於多元化社會結構的認知過於空洞,對於社會改革的步調過於浮華並缺乏人文精神的灌注,此等現象便肇因於人民還來不及因應這種新次序的轉變,因而未能建立出相對適度實行民主的規範。
台灣人民是友善、是熱情、是深具人情味的,這些優勢特質是任誰也無法否定的事實,但是該如何讓這些屬於台灣人民最具國際性的親善優勢,得以成為最佳的人民外交能量呢?
不僅要讓國際認識台灣,更要讓國際友人願意走進台灣,享受台灣人民的熱情與禮儀之道,建立應有的社會次序與道德規範,便是刻不容緩的事實。
Orignal From: 台灣人,你真的沒禮貌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