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安樂死 最後的抉擇?

再堅強理性的人,面對父母生老病死的抉擇時刻,都會失去準頭,不知道怎麼拿捏分寸,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做了抉擇以後,更不知道會不會造成終身遺憾,甚至後悔自己是否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最近我的大學王同學,寄給我一封信,信上是這麼說的:『去年家母過世,我親身經歷了那種"分寸"拿捏的痛苦。我和姐妹之間也都因為對母親的愛與不捨,產生了不同意見的爭執。今天看到朋友轉來的這篇文章(註一),我感同身受,更要再次感謝當時亦醫亦友的鄭榮耀醫生。是他從他自己20多年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的經驗,給了我們最正確的建議。他幫助我們減少了母親臨終之前許多不必要的送醫和處置,免除了插管、割喉和大量打針的痛楚。他尤其不建議我們把母親送到醫院,放在ICU裏面,所以母親生命最後的那一段日子,她不必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醫院的ICU度過。她就住在家裏,每天都由我們孩子們輪流照顧她。兩年下來,我也成為她最依賴的大廚和講經說法的居士。母親最後那一刻,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將要離開我們,於是我們輪流在她的耳邊輕聲跟她告別,請她安心放下對孩子們的不舍和人世間的牽掛。最後她在我們孩子們的誦經中,安詳的躺在我的懷裏平靜的睡逝過去。臉上沒有一絲的痛苦。兩天之後,從美國趕回來奔喪的孫女,還以為奶奶是在熟睡中呢!所以這同時也證實了在念誦佛經聲中去世的人,身體皮膚一直是柔軟的說法。母親大殮之前,也不需要做任何化妝,面孔一直栩栩如生。』

看完他的信,心情特別沉重。

王媽媽是一個一向樂觀堅強、待人和善、笑聲爽朗的可敬長者。

她的廚藝、尤其是她的秘制牛肉麵,更是吸引我們幾個要好同學經常往他家跑的原因。

記得好些年前在美國南加州,曾參加了王爸爸的葬禮;這次不能參加王媽媽的葬禮,送她走最後一程,感到十分遺憾。

但是知道她能在自己最疼愛的兒子懷中睡逝,面容安詳,也總算給人一絲安慰。

是的,在我們這種年紀,多少都會面臨類似的抉擇。

在選擇人道的方式結束生命,與不放棄最後一線希望之間,經常要做理智與感情之間痛苦的拔河。

前些天台灣剛好一個新聞,一個先生不忍看到久病纏身的妻子,受不了被痛苦折磨,應她的要求親手勒死了她。

看完這則新聞,心中有許多感觸。

一個講人道、不允許"安樂死"的社會,卻寧可坐視病人痛苦苟活得毫無尊嚴,實在是個極大的諷刺。

幾十年前,有一個北二女學生王曉明車禍后,成了植物人,在床上躺了一輩子,父母傾家蕩產、辛苦地照顧她一輩子,自己都已經先後辭世,卻依然留下王曉明獨自苟活著。

由於法律的限制,王曉明父母得賠上了他們的一生與用罄了所有的積蓄,即令連離開這個人世的時候,都無法獲得完全的解脫。

我也曾經面臨過類似的抉擇。

母親有一天出門散步時,不小心從門口的階梯摔下去,跌斷了左手臂,撞斷了三根肋骨、也撞破了頭,鮮血直流,陷入昏迷狀態。

緊急送到醫院開刀,醫生要我簽下同意書,自行承擔手術所造成的一切後果與風險,且不得向醫院提起告訴。

在那個人命交關的時刻,作為子女的人完全沒有拒絕的勇氣,只能顫抖著簽完字,把母親的生命交到醫生手中。

手術後,母親在加護病房躺了近一週,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靠著機械肺輔助呼吸,靠插管餵食高單位流質,總算將她救活了過來。

但是她也失去了記憶,成了不能說話、生活起居無法自理的半植物人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昏迷不能言語的母親,到底會是希望醫生救活她,還是希望就此離開人世?

這個答案,我們永遠無法知道。

但是因為她的存在,還是讓父親以及我們作子女的,依然感到安慰。

雖然她不能言語,也不認得人,但是比起那些永遠失老伴、母親的人,我們還是幸福的!

靠著外籍看護的照顧,父親每天可以看到她、陪著她、跟她說話,成了父親想長壽的最大動力。

每次看到父親溫柔的跟母親說話,我也能常握著母親溫暖的手,心中就感到無比幸福。

常駐大陸的弟弟幾個月才能回台一趟,回來以後可以看到雙全的父母,承歡膝下,他們才有了"回家"的感覺。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一點也不後悔當初做了從鬼門關前強把母親搶救回來的抉擇。

面對生老病死,我們只能謙卑,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所做的最後抉擇,何者才是正確的。

Orignal From: 安樂死 最後的抉擇?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